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聚焦农业
- 农业数字化战“疫”有高招:渠道与技术双发力发表日期:2020-02-26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6544次
近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原有线下销售渠道受阻,大量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出现滞销问题,一方面加剧保供矛盾,一方面对农民利益带来损害。
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刊文表示,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拓宽思路、主动作为,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销售,积极协调阿里巴巴集团利用电商平台优势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
电商渠道能够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而数据赋能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底层代码。
三部委齐发声:农业线上渠道“立新功”
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刊文的同一天,商务部官网聚焦海南组织电商抗疫保供,三亚市市长阿东和万宁市委书记贺敬平通过淘宝直播推介芒果、菠萝,亲自体验直播助农新业态。而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以阿里为例,认为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线上销售,是产销对接四大举措之一。
短短数天内,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五次发声,鼓励互联网企业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突破疫情带来的种种障碍,解决短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并探索中国特色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模式。
三部委集中发声的背后,是疫情导致的传统物流渠道的不畅。“4亿斤海虹滞销愁坏养殖户”,一度让人牵肠挂肚。而近日传来了令人欣慰的好消息,来自山东日照的鲜活海虹,已在手机淘宝“爱心助农”专场热售。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表示,在深入了解全国各地农产品滞销情况,听取农民诉求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迅速通过各地发展改革农经系统汇总当地滞销农产品信息,通过阿里巴巴在全国发起的“爱心助农”平台,帮助农户实现产销对接,减少损失。截至目前,“爱心助农”计划已帮助全国农民卖掉滞销农产品超过3万吨。
2月6日,阿里巴巴发布“爱心助农”计划,聚合数字经济体力量,为全国滞销农产品紧急打造“爱心助农专线”。2月17日,由“柑橘院士”邓秀新和“花生院士”张新友领衔,30位中国农业产业领军专家携手阿里巴巴“爱心助农”计划,共同帮助因疫情受困的农民渡过难关。
“在此全民抗疫的时期,我们专家院士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以微薄之力为农民兄弟真正做点事情。”在湖北学习和工作近40年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说。
目前,30位顶级专家已摸排到500多条农产品滞销信息,并反馈给阿里巴巴。他们分别是水稻、柑橘、花生、奶牛、虾蟹等30种农产品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或权威专家,获取的数据直接来自一线。
“今天,通过电商平台,我们专家愿意提供真实滞销信息,希望好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让农民更多受益。”张新友院士说,以往因为中间商控制,农产品的品质分类等都得不到市场反馈,农民卖得糊里糊涂,消费者吃得不明不白,这是农业从业者一直以来的痛点。
邓秀新院士从供需两端给出具体建议:目前全国未采收柑橘约为470万吨,广西占77%,桂林砂糖橘压力最大。湖北等地疫情阻击关键地区,存在稳定菜篮子的刚性需要,加上砂糖橘含VC和类胡萝卜素较高,营养价值丰富,有利于人员健康,可加大对湖北等地的砂糖橘投放量。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表示,2019年是生猪产业的关键之年,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考验,呼吁生猪行业扩大生产、稳供稳价。他认为,通过线上交易,将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表示,将继续推动电商平台更多地投身到解决当前农产品滞销问题的行动中,并充分发挥其数据优势,深入了解分析全国农产品供需形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技术: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
除了销售渠道可以取道线上,更重要的则是农业产业本身的数字化提速,而数据赋能是关键。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产业,也是中央一号文件历年关注的重点。2020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共中央进一步细化指导方针,明确指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再次强调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应用对于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全面贯彻落实该规划的部署要求,需要强化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引擎和新动能。
什么是数字农业?这一概念由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在1997年提出,数字农业即农业数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得数字技术与农业各环节深度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资源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时间上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看,都先后经历了从机械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发展过程。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数字化与精准化,从2014年起,在黑龙江农垦、北京、江苏3个地区分别开展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随后又在安徽、上海、天津等9省份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在全国建设了13个数字农业试点县,持续推进了“畜禽规模养殖信息云平台”和“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建设了一批数字渔业岸台基站,全面实施渔船动态监控管理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表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数字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生产信息化、精准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而破题点在“数据”上,需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表示,要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装备和集成系统,厚植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根基。
唐华俊表示,要加强数据挖掘与智能诊断技术创新,构建农业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技术体系,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农业、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解决“数据如何处理与分析”的关键问题。重点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农学知识与模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法,研发动植物生产监测、识别、诊断、模拟与调控的专有模型和算法,实现农业生产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诊断;围绕农村数字化服务,加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关联挖掘、智能检索、智能匹配与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满足农民对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体验服务等全方位信息需求。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