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农业物联网:让农业更简便发表日期:2014-01-02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3091次
农业物联网:让农业更简便
农业物联网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改进社会的运作方式,加强了人对物的实时掌握和控制,通过电子标签、条形码、无线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构成的网络实现对物的实时管理。
农业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农业物联网》,引用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ITU的报告对农业物联网没有进行清晰的定义。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农业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农业物联网的定义:农业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农业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本文认为,欧盟对农业物联网的定义能够较好地描述农业物联网的内容和实质,因此将其作为本文展开研究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农业物联网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农业物联网实现了全面感知,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从时间、地点、信息范围多个维度获取信息。其次,农业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可靠传递,借助于当前人类在信息领域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和应用能力,农业物联网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进行高完整性和高可靠性传递。第三,农业物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智能处理,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农业物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网、物的识别与通信特征以及系统的智能化。
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相关产业发展不足,因此应从经济管理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物联网商业运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这已经逐渐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和业界的共识。我国农业物联网研究在跟踪发达国家研究的同时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创新,参与这方面研究的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协会、AIMChina、复旦大学Auto.ID中国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及一些企业,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同时,有国内从事RFID研发的知名企业在2005年两会期间提交了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中国物流互联网工程》 的提案,提出了开展中国农业物联网研究和规划的建议,目前有关部委领导已就此提案进行了考察和论证,一些刊物和网站成为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的交流节点。2006年6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十五部委联合编写的 《中国射频识别(REID)技术政策白皮书》 发布,对RFID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中国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物流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