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百科
- 智能滴灌系统
- 2024-09-27
- 智能喷灌系统
- 2024-09-27
-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
- 2023-11-17
-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物联网水产养殖环境监...
- 2023-11-17
- 农产品追溯系统
- 2023-11-17
- 大田种植环境监控系统
- 2023-11-17
-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系统
- 2023-11-17
- 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 2023-11-17
物联网资讯
- 董浜筑梦智慧农业发表日期:2016-09-08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3055次农民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自己菜地的灌溉、也可以在工厂化的“车间里”种菜,更可以通过网络0T0模式实现精准的订单式销售……这一幕幕来自江苏省常熟董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真实场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的各类新科技不断融入农业生产方方面面,带动着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而越来越多的农民筑梦智慧农业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传统的农业技术在创新中插上了“云翅膀”。昨天,记者来到常熟董浜现代农业产业园,感受这里发生的惊人变化。
一部手机实现种植“智能化”
“现在我的蔬菜大棚,就像是一个高科技的智能化工厂,不但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而且还省工省肥还省力,最重要的是通过物联网管理,种出来的菜直接进市场,基本不愁卖。”种了近十年蔬菜的董浜镇青年农民余茂喜昨天在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手机给记者演示如何远程操控管理数公里之外的蔬菜大棚。只见他的手机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大棚内光照、温度、土壤墒情等各种信息;同时他也可以利用这部手机直接遥控大棚内水管、施肥、水泵、风机及补光灯等开关的开启。
“最先搭载互联网+引擎的,可以说是我们从2010年开始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的这个现代农业物联网手机智能化管理平台。大棚内安装了传感器系统,各种数据汇总到集中控制箱,再通过CDMA网络以无线方式传回平台。农户通过电脑或中国电信天翼手机登录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远程监控温室大棚内各项指标。”园区副主任王志丰告诉记者,目前董浜镇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节水灌溉泵站已建成102座,辐射全镇3.7万亩蔬菜和1.2万亩水稻。通过5年多的实践,智能农业在董浜真正落了地,信息化和农业的有机结合对农作物育种、生产、繁殖实现了精确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其中,仅智能育苗一项,就使得蔬菜苗的成活率从过去的40%提高到98%。
物联网数据库让菜农逐渐告别“靠天吃饭”
如果说互联网+农业首先实现了农户对农作物生长的科学管理,那么,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立的农业大数据库,则逐渐改变着农民靠天吃饭、跟风种植,经常性出现农产品滞销的现象。
每日清晨,董浜镇蔬菜交易市场里就格外热闹。各路客商精挑细选后,大货车满载着新鲜蔬菜运往上海、苏州,以及常熟城区的各大超市和学校食堂。“由我们配送的蔬菜全部采用订单式采购。”常熟惠健净菜配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顾惠国告诉记者,公司每天定点配送常熟城区12家中小学的午餐,其中的蔬菜全部来自董浜本地。依托董浜“曹家桥”的蔬菜品牌,很多单位和超市都透过网络主动联系他们,“互联网+”订单农业红红火火。王志丰也扳着手指头跟记者表示,自从实施“智能农业”以来,董浜镇菜农露地蔬菜亩均收益超过6500元,设施蔬菜亩均超过1万元,农民从高价值蔬菜种植中每亩直接增收2000元,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5800元。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一年每亩地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了10个工作日。他补充道,目前镇里正在加紧研发董浜蔬菜统一的溯源系统,以后从选种、育苗、生产管理到订购销售、物流配送、质量安全都将建立数据库,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目标,确保眼下市民最关注的“舌尖上的安全”。
“互联网+”农业聚起粉丝经济
搭载了“互联网+”的翅膀,像余茂喜等众多的董浜蔬菜种植户基本不再发愁蔬菜卖给谁了。“以前蔬菜种多种少心里没个数,要等着经纪人来收才知道;现在基本都是订单式种植,蔬菜还在地里,就已经提前卖给城里的超市,或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直投。有的农户还自己开网店、做电商,粉丝经济供不应求。”王志丰介绍说,由“互联网+”培育的农产品粉丝经济正在董浜逐渐壮大。从去年开始,董浜镇农服中心主动与上海“厨艺时代”、常熟“家易乐”生鲜直投、常熟“哐吃”等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帮准农户将董浜古木香椿、黄金小玉米等时令蔬菜通过上网推介,扩大粉丝群,销售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董浜的农民由此也过上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生活。
尝到了互联网+农业的甜头,也更坚定了董浜菜农“上网”的信心。今年,董浜镇农服中心因势利导,组建董浜现代农业协会,着力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引导和宣传,开发公益性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同多家电商公司进行深度对接合作。
职业农民订单式培养
提上议事日程
依托“科技镇长团”优势,董浜镇近年来与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协作,成立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多措并举推进蔬菜科技入户工程,每年由高校专职教授带队在董浜进行种植业新技术推广服务;每月1日、15日定期向农户开讲蔬菜技术。到目前,董浜镇已发展蔬菜科技示范户超2000户,一大批大棚蔬菜亩均产值超万元的个体农庄成为名符其实的行家里手。据王志丰介绍,为了解决互联网+农业技术专才“断档”的难题,董浜镇已与南农大、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等学校达成协议,定期开展订单式的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同时,通过提供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扶持,为大学生、回乡青年等新型农业经营者和职业农民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及企业,孵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人才,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