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务农生手借助物联网设施当上庄稼好手
发表日期:2016-08-02 来源:托普物联网 浏览次数:2667次
连日的大雨,对不少农作物的生长都造成影响。而在天津东丽区,利用物联网科技农业设施,使得阔别20年农务的村民在大雨来临之际却展现“庄稼好手”绝技,挽救农业损失。
棚外大雨倾盆,棚内风平浪静。在东丽区赵北村稼和果蔬合作社的12亩物联网设施农业大棚中,大小番茄、青椒、油麦菜等蔬菜正享受全自动的种植照料。“目前整个合作社四分之一的大棚都采用这套物联网科技种植系统。”帮扶组驻村干部张敬亮指着大棚外一条条电缆线介绍,大棚内的监控设备能够自动探测棚内的温湿度等数据,通过数据收集箱的汇总、电缆的传输直接将数据传到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管道压力、二氧化碳含量、环境温湿度、基质温湿度、实时光通量、总灌溉量等数据,在这个平台上都能实时显示。”张敬亮介绍,这套设备耗资约30万元,是市级帮扶加上合作社共同筹建。根据农业气象站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到大棚的自动闭合、自动开启、排风扇、通风扇、水帘机的自动打开;根据棚内探测数据来调节排水、排潮、排热,甚至种植者手机上就能看到所有数据,并进行部分操作。
农业效率提升、农民工作量降低,20年未务农的村民,一年时间回到种植高手水平。“我们这很多蔬菜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比如生菜、木耳菜、大小番茄、油麦菜等蔬菜,现在都不受当地土壤影响。”稼和果蔬合作社秘书长陈吉庆介绍,在市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20余年荒废未务农的村民通过高科技的农业设施在短短一年内再次成为务农高手。“东丽区是盐碱地,通过无土栽培使得不能在这里生长的植物今后都能种出来,打破种植壁垒。”陈吉庆介绍,无土栽培的植物使用灭菌椰糠做基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时期精确施用肥料、精确化管理,使蔬菜品质得到提升。
高品质蔬菜尚卖不上好价钱,合作社未来将打印蔬菜“身份证”,追溯整个绿色种植过程。“虽然科技化生产、绿色无污染,但目前果蔬销售价格却卖不上好价格。”陈吉庆表示,真是因为市场上“绿色蔬菜”参差不齐,为让消费者看到蔬菜的真正“身份”,今后合作社将在蔬菜包装打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了解蔬菜整个生长过程。“包括定植日期、管理间歇、施肥的情况、采摘人、运输的情况,所有的这些综合的信息,都会在我们消费者的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可以做到吃得放心、买得也放心。”张敬亮介绍,目前,追溯系统正在进行底层代码的开发、调试,预计年内可以面市。